中国铜商文化研究院
明清东川铜矿采冶遗址和铜运道路调查记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-04-19

明清东川铜矿采冶遗址和铜运道路调查记

  412-14日,在杨黔云院长带领下,我院全体科研人员前往昆明市东川区,在东川区文联主席彭玉泰、史志办主任刘荣等的全程导引和陪同下,深入金沙江因民镇、舍块乡等处考察明清铜矿采冶遗址和铜运古道。

 412日中午,研究院考察队到达东川区文联办公地,随即会同彭玉泰主席、刘荣主任,并汤丹镇高副镇长等,前往汤丹镇中河村,探访清代普车河铜运古桥石碑,并在彭玉泰主席介绍下,观察普车河铜运古道的走向。随后,从普车河汇入晓光河处乘车涉水于晓光河中数公里,至三股水村,下车徒步。过铁桥,沿晓光河东岸山道南行,观察、探究晓光河西岸铜运古道在山间的走势。经数公里至古安顺桥,详为观摩。普车河——晓光河铜运古道,是清代汤丹铜厂与寻甸铜店、云南省城的主要道路,东川铜材、腹地物资源源不断往来其上,是东川铜矿持续开采和东铜输出的重要交通命脉。普车河桥、安顺河桥,是该条铜运道路的关键节点,屡建屡毁、屡毁屡建。今存《库车河桥碑》所记库车河桥为石桥,由乾隆后期贵州人刘成章等捐建,桥迹今已无存。安顺桥为铁索桥,光绪年间钦命云南矿务大臣唐炯筹资建造,至今保存完好,人民往来无碍。傍晚,杨院长与在区委政治学习的汤丹镇周书记、罗镇长就合作事宜进行会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

  

  413日晨,在东川区文联和史志办人员陪同下,研究院考察队沿小江北行,沿途考察凌家渡、顾家渡、尖山塘、小江口等东铜运输的重要渡口和节点,彭玉泰主席等一路详为指引解说。午间,从小江口涉险沿金沙江南岸公路北行,至树桔渡,查看山川形势,分析探讨清代江北大风岭厂可能的铜运路线。过因民镇,入舍块乡茂麓村,在乡文化站孙金山站长陪同下,在帽壳山上下遍访冶铜遗址,并选得一处铜炉遗址和工棚遗址进行考古学测量。茂麓铜厂是清代东川府的著名铜厂,明代即有开采,至清乾隆时期大盛,最高年产粗铜500万斤。茂麓村帽壳山,是迄今滇东北地区遗留明清炼铜炉最多的地方,目前尚可见较完整的铜炉四座、炉基三座、工棚遗址三所,及大片矿渣遗留。民间传言,清代最盛时,有炉48座。天晚,至舍块乡投宿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 414日晨,从舍块乡出发,沿因舍公路盘山而上,过山顶入落雪沟,考察“落雪遗坑”清代露天铜矿采掘场遗址并诸矿洞。落雪沟及与其相邻的大水沟,既是清代东川大铜厂碌碌厂(落雪厂)和大水沟厂的所在地,也是建国后东川矿务局的主要铜矿所在地,至今犹在开采,古代铜矿采冶遗址破坏甚为严重,大多已不可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离开落雪沟,转入汤因公路(036县道)南行,一路考察原东川矿务局铜矿采冶遗存,并顺道返回东川城区,考察东川名寺祝国寺、名观三元宫,窥探东川铜业衰落后的民间文化状态。结束考察。

此次考察得到了东川区文联、区史志办、汤丹镇政府、舍块乡政府的大力支持。

联系我们 | 书记信箱
COPYRIGHT©2016 曲靖师范学人文学院 http://rwxy.qjnu.edu.cn/